2)第126章 圣旨到_田间小农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还有那忙碌的小身影,站在几个大桶旁,跟着几个妇人拿着勺子给那些前来领粥的难民们舀着几乎不见米粒的白粥。

  后来,他问了才知道,这粥里没什么米,但有小麦。

  看到周志国走了过来,姜瑜儿放下手中的勺子,迎了上去:“民女见过周大人!”

  周志国朝她抬了抬手,道:“不比多礼!”转身看了看身后的棚子,一些用木头建起来的,上面是用麦草稻草遮起来的。一些有点力气的难民们也跟着一些村民上山砍树建棚子。看到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周志国是欣慰的,但也是难过的。

  大月一个泱泱大国,像姜瑜儿这样的又有几个?像张庄村一样,即使不富裕,也愿意从牙齿缝里挤些粮食出来接济别人的,又有几人。

  视察了一圈后,周志国回去了。回去后,他给皇帝些了一个奏折,这是让人,直接送到父亲手里的,让父亲直接把这奏折呈给皇上。

  当皇帝看到周志国呈上来的奏折后,又前前后后联系起来一些关于织云镇的一些传闻,还有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又给自己的老师写了一封信,证实了一些事情后。让德公公理了圣旨。

  当然,等圣旨下来的时候,洪涝总算是过去了。

  姜瑜儿家的石场又一次开始正常运作,同时开始运作起来的,还有姜瑜儿那千余亩的荒地良田。

  这次受灾,张庄村已经临近的几个村子受灾程度最小。应该说,是因为他们预防措施做得好,所以受灾程度最低。

  现在姜家石场开工后,周围的百姓,纷纷都回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些之前没来做工的百姓,现在也在托做关系,打算来姜家做工。

  姜瑜儿一看,虽然找了很多难民去开荒,但算了一下,这样的进度开荒下来,也得九月以后了。所以也答应了一些周围的百姓过来帮忙开荒。还把张三顺腾了出来,让他去采买一些青砖回来,她要盖红砖窑了。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之际,京城来了圣旨,一道是给姜家的,一道是给张庄村的。里正村长以及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全村的人到了祠堂迎接了来宣旨的公公,这是德公公的小徒弟,他听师傅说,这个张庄村很得皇上的看重,让他过来,看着点。

  于公公先是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村落,又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些年纪比自己师傅还大的老头们。宣完旨后,里正上前接了旨,旁边的村长拿了个小小的布袋子塞进了于公公手里:“公公这一路辛苦了,这些铜板,公公路上买点茶谁喝!”

  真是老实憨厚的百姓,没有华丽的语句,说出来的话,却是字字贴心。

  又问里正们打听了一下姜瑜儿家后,众人这才浩浩荡荡地朝姜家去。姜瑜儿兄妹三人已经摆好了案台,以及供奉用的东西,就等着宣旨太监前来宣旨。

  因为接旨的事情是提前一天衙门就派人来打过招呼的,所以也没让他们显得那么仓促。

  本书来自

  请收藏:https://m.hts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